更多内容 >  

广东揭阳千名贫困生“月薪”200元上大学

时间:2023-04-26 02:39来源: 作者: 点击:
  新学期伊始,刚被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的李苹收到了第一份礼物:一笔来自广东省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的助学金。李苹与她的1000多名同乡一样,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中,每月可以固定拿到200元生活补贴。      8月31日下午,广东省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举行助学金捐赠暨发放仪式。记者在仪式上了解到,该基金会推出的普惠型助学基金,将为揭阳籍贫困大学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,直至大学毕业。目前,揭阳市已有1000多名大学生通过相关部门审定,被基金会确定为受助对象。      200元“月薪”为大学生活“保底”      “生活费有了基本保障,我对大学生活更有信心了。”李苹说。毕业于揭阳市一中的李苹,来自一个单亲家庭,父亲在她5岁时因病去世,全靠母亲一人做点小买卖,拉扯着兄妹三人长大成人。     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,李苹并没有像同学那样兴奋,反而为学费和生活费感到担忧。“姐姐也在外面读书,妈妈一个人做菜粿(一种潮汕食品)根本赚不了多少钱,我真不想因为读书增加家里的负担。”李苹说。      今年8月,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推出普惠型助学基金,为揭阳籍贫困大学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,直至大学毕业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李苹马上提出了申请,并幸运地成为受助学生之一。      同样幸运的还有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李声鹏。李声鹏父母都是下岗工人,只能靠打散工过活。“这笔助学基金对我来说就像雪中送炭,”李声鹏说:“我可以专心学习,不用为大学生活费担心了,我要继续努力回报社会,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贫困大学生。”      截至目前,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已筹集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1000多万元,共有2000多名学生通过教育部门进行申请,有1000多名学生通过教育、民政部门的初审,并被基金会确定为受助对象。      普惠型助学金转变慈善“难持续”     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,虽然社会上的助学方式多种多样,也不乏民间助学组织在帮助贫困大学生,但还是存在帮扶覆盖面窄、持续性不强等缺陷,可以提供长期帮扶的普惠型助学基金仍然匮乏。      为解决这一问题,广东省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提出了建立普惠型的助学机制,通过“细水长流”的资助,让更多寒门学子摆脱家庭困境。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、市政府副市长林丽娇说:“这是一项人才工程,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大学生身上。”      据介绍,申请这项助学金须符合四个条件:揭阳户籍的学生;被正式录取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(2A以上);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;未享受国家、学校、团体、个人提供的其它生活补贴。      为做到阳光透明,该基金会拟通过向社会招聘的方式,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,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,保证基金会资金安全、有效运行。基金会筹集到的资金将受到财政部门监管,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使用情况,接受公众监督。      揭阳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东认为,基金会的运作,要围绕“爱心育才工程”、“思想道德建设工程”、“慈善生态营造工程”、“城市形象塑造工程”进行探索,让贫困学生在得到帮助中身心健康成长,让基金会在科学运行中推动揭阳形成良好的慈善生态环境。      “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,关键时刻施以援手,不仅能为学生解燃眉之急,也能教会他们感恩与回报,”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谈方说,“希望多些普惠型助学基金会,持之以恒地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。”      “积小流成江海”社会力量施援手民营经济占揭阳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,在基金会发动企业捐资助学中,今年刚刚成立的多个行业协会纷纷加入施以援手。揭阳市东山区经贸局联合市金属企业联合会,发动联合会内的揭阳(国际)金属材料协会、市五金商会、市不锈钢制品协会、榕城区钢铁工业协会等会员单位积极捐款,三天内便认捐160多万元。      揭阳市工商联主席、市社会组织总会会长陈俊雄认为,基金会组织单位通过宣传,能让基金会家喻户晓,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,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。截至目前,基金会筹集到的1000多万元爱心捐款中,康美药业捐款300万元、金属企业联合会165万元、惠来商会100万元、中诚集团50万元、群记集团50万元、农业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庄小夸50万元。      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说,政府和社会都要关心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,希望这些家庭的孩子都能认真学习,学成之后通过公平竞争,回来报效家乡,服务社会,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。      谈方认为,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慈善,关注贫困大学生,是当前教育的希望。在捐助与受助群体之间,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。在尊重捐赠人意愿、肯定捐赠人价值的同时,也要引导受助学生用好善款,学会感恩,这样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。